沒有被父母無條件愛的人的3種典型說法

突破舊有模式

無限的愛-我們想給我們的孩子就是這樣。但如果我們自己在童年時沒有經歷過這種愛呢?如果父母小時候沒有得到無條件的愛,會對教養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

關於我們的建議的附屬說明

本文除其他內容外還包含產品推薦。我們在選擇產品時不受第三方影響。透過我們的調解當購買或推薦時,我們會收到相關服務提供者/線上商店的佣金,借助該佣金,我們可以繼續提供獨立的新聞報導。

一些童年經歷會產生長期影響,並繼續決定我們成年後的行為。當撫養自己的孩子時,壓抑的需求和感受常常會猛烈地爆發出來——儘管我們實際上想把每件事都做得更好。

心理學家兼作家法比安‧格羅利蒙德(Fabian Grolimund) 表示:「如今,許多父母都非常沒有安全感。他們希望以不同於自己經歷過的方式對待孩子,但他們卻一次又一次地註意到,舊的模式在壓力情況下會被激活。我愛你原本的樣子:理解、接納並充滿愛陪伴我們孩子的感受”)。不過,他強調:“重要的是我們不必成為孩子的‘完美父母’,而是可以與孩子一起成長和學習。

所有的父母都會受到自己童年經驗的影響。有些經驗會持續影響我們成年後的行為──例如,父母自己在孩童時期沒有經歷過無條件的愛。

法比安·格羅利蒙德 (Fabian Grolimund) 是這樣解釋的:“相反的是有條件的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意識到必須通過適應父母的想法來贏得父母的愛。”

童年時期沒有經歷過無條件愛的成年人的 3 種典型說法:

  • 「當我表現出色時,我特別受到喜愛。即使在今天,我仍然不斷地覺得我必須證明自己。如果我經歷失敗或犯錯誤,我很快就會感到毫無價值,就像一個失敗者。 」
  • 「我不能說不,儘管一切對我來說都太過分了。在我的童年裡,我主要是在讓自己有用、為他人犧牲時受到關注。只要我休息或什麼都不做,內心就有一種不安:我覺得自己很沒用,開始懷疑自己。
  • 「對我的父母來說,我總是太大聲、太狂野。這不符合他們對女兒的看法。我的妹妹是個安靜、懂事的人。我仍然能聽到我母親嘆息著說:『為什麼你不能“更像你姐姐一點?”這讓我小時候很受傷,“我總是覺得自己是害群之馬。”

反思自己的行為

現在重要的是打破惡性循環,不要將童年的傷害傳給自己的孩子。這種情況尤其發生在父母感到被孩子觸發並因此陷入習得模式的情況下。事後回顧情況會很有幫助。 “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這讓我如此不安?孩子真的有這樣的行為嗎?還是這觸及了我想要處理的童年舊傷?”

沒有「太多」無條件的愛——因為所有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需求。 「然而,有些兒童和年輕人很快就覺得他們必須贏得父母的愛,儘管這可能不是真的。他們害怕如果成績不好或感覺失敗並分手,會讓父母失望。」當他們在某件事上沒有成功時,他們比其他人更需要這樣的訊息:即使他們犯了錯誤、經歷了失敗或面臨弱點,他們也被愛著。

反思對父母提出了很多要求

即使說到主題童年時期學到的模式常常變得明顯。 「如今,許多家長希望放棄懲罰。他們希望孩子表現得尊重並善待他人,因為他們能夠同情他人並理解某些規則的重要性。他們希望「孩子在學校努力並參與其中學習是因為他對內容感興趣或追求對他來說重要的目標,而不是因為他擔心負面後果,」心理學家說。

然而,這往往對父母提出了很多要求:「如果我們放棄懲罰和恐懼作為手段,實現這些目標的要求就會更高。這需要我們更多地傾聽孩子的聲音,更多地同情他們,獲得更多的機會。